top of page
搜尋

你正念了嗎? 運動與防疫的身心健康

前陣子防疫休館期間,力格教練群雖然無法教授實體課程,但也趁這段時間讀了許多本好書,並以讀書會形式做討論,教練之間共同探討運動訓練專業知識,以及如何維持身心靈平衡的奧義。

本篇與您分享書籍 [運動健護全書:四大法則、三十關鍵,以科學方法有效提升體能成果] ”Peak: The New Science of Athletic Performance That is Revolutionizing Sports


本書作者馬克‧巴伯斯博士(Dr. Marc Bubbs)利用他的運動科學專業,輔以大量專家學者實際的案例、經驗,教導你如何從打造健康的身體開始,配合適當的營養學和良好的訓練規劃,以及培養健全的心態,不僅保持健康的身心靈,更能讓你突破自己的極限,達到完美的運動表現。


其中第11章【情緒和心態】闡述了情緒與情感如何影響人體身心靈的表現,「情感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生理狀態,具備三個要素:主觀經驗、神經生理反應、行為或表現反應。」


面對情緒,我們常以過往經驗來做聯想,而引發身體的生理反應(心率加快、呼吸速率和腎上腺素上升…),最後以行為來應對,選擇面對挑戰、或是逃避現實…等行動作為。

但我們真的只能選擇被情緒牽著走嗎?


藉由情緒智商(EQ)的訓練可以改變自我心態,在全球疫情肆虐的2021年,更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課題。


「高情商的人可以察覺自己感受到的情緒、加以控制並不被其淹沒。」

— 正念與冥想先驅,丹尼爾・高爾曼


「不是要壓抑情緒,而是要懂得利用情緒來達成目標。」

— 運動心理學兼生理學家,約翰・蘇利文博士

文中提到近期愈益受到關注的「正念」練習,可以幫助運動員提高認知掌控、培養維持注意力的技巧,進而加強”心智的肌肉”,也就是專注力。正念練習可以增加工作記憶,幫助運動員學習複雜的戰術。


那正念到底是什麼呢? 正念就是 [把全副的注意力放在當下]。


「正念專家似乎都一致認同,四處遊蕩的腦袋是不快樂的腦袋。」利用冥想的方式施行正念呼吸,從”正念覺察”集中注意力去清空腦中的負面想法;每天練習”正念沈浸”,以活在當下去體會、歡喜進行日常瑣事。心無旁鶩去感受、去享受每一刻。


「自我同情」在正念心理學和冥想的領域中發揮著核心作用。

其中最直接的一種做法就是對自己進行安慰、鼓勵的對話,用富有同情心的自我陳述來增加積極情緒。

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教授、長期研究自我同情科學的心理學家Tara Well指出:「過去認為自我同情是心理韌性不足的表現,會削弱人們對負面行為承擔責任的意願。然而事實是,心理素質真正強大的人才能做到自我同情。」

解釋原因有兩種:生理角度看來,對自己的悲傷經歷表示同情已經被科學研究證實是一種自我調節的能力,自我安撫的行為會刺激腦部管理特定積極情緒的部位,例如滿足感、安全感等。


「自我同情可以培養韌性,擊倒『我好可憐』的心理甚至是比自我鼓舞還要強大的介入方式。」從心理學角度出發,自我同情的第一步是「自我揭露」與「坦承失敗」,你首先得面對過去的失誤、痛苦、脆弱與不愉快,才能自我安撫,因此Tara Well認為懂得自我同情是心理強大的表現。


「自我同情」內含的智慧,就是告訴我們人類都是有缺點的,艱辛和困難是人生百態的必然。


身、心、靈三位一體,心靈獲得了釋放,也要好好照顧勞累的肉體。

上週剛圓滿落幕的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讓全台灣的民眾都感受了許多溫暖勵志的運動員故事。古奧林匹克運動會時期,音樂、藝術、運動為奧運三大組成的重要元素,其實也和防疫期間”全民紓壓元素”有異曲同工之妙,大家常以音樂或藝術(繪畫、電影、閱讀…)作為紓壓的出口,但其中最有附加效益的 #運動 卻常被民眾刻意忽略或逃避,真的很為運動抱不平(哈)!

這一段為期不短的防疫期間,大家都更加普遍認知到身體健康和免疫力的重要性,而運動正是最好的處方解藥。

可以解決心理上情緒和生理上的免疫力強化問題。除了強身健體以外,運動更重要的功能,就是在於緩解心理的壓力和情緒,藉由身體的運動訓練,提升免疫力並促進心理健康,甚至對抗憂鬱、焦慮、過動…等病症。


你今天正念了嗎?

心靈防疫,身體也做好防疫,提升身心靈素質,從處理情緒開始!

bottom of page